當前位置: 每日小說 古代言情 嫡嫁千金 ☆ 第 92 章、第九十二章 同行

《嫡嫁千金》 ☆ 第 92 章、第九十二章 同行

第二日清晨,姜梨早早的起來梳妝。

要回襄,如今整個姜府都曉得了。季淑然一開始當著葉明軒的面就開始反對,到後來不知又怎的改換了主意。做的一副慈母的模樣,問姜梨可缺什麼。 wωw ✿TTκan ✿C O

倒是姜景睿得知姜梨要回襄,在芳菲苑坐了許久。無非就是說姜梨不厚道,自己去襄玩兒也不知帶著他一道。竟是想跟著姜梨一道去襄

姜梨又是好氣又是好笑,姜景睿連襄是個什麼地方都不知道,還真當是一好玩的去。況且去襄又不是爲了玩樂,葉家人也不曉得待不待見這個外孫住的尚且不算自然,姜景睿一個名義上的親戚,也好意思去。

最重要的是,哪怕這一切都解決了,姜景睿的母親盧氏也一定不會允許姜景睿瞎胡鬧。

好說歹說,才讓姜景睿打消了這個念頭。姜梨心中唏噓,看來姜府裡所有人都以爲回葉家會過的不錯了,殊不知前路漫漫,未必是他們想的那麼逍遙。

昨日裡還是豔天,今日裡就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。

燕京城的秋日好似很短暫,彷彿夏日的炎熱還在眼前,一轉眼就是寒風瑟瑟。看著地上凋零的枯枝敗葉,實在難以想象昨日的繁麗熱鬧。

桐兒手在外面試了試,回頭對姜梨道:“姑娘,雨下的不小,要不別出去了,改日去吧。”

“無事。”姜梨正在系披風,聞言道:“都在馬車上,走不了多路的。”

桐兒只得作罷。

姜梨與他們說好,今日出門逛逛,也能買點給葉家人送的禮。姜老夫人知道此事後,還特意讓珍珠從來些銀子,讓姜梨自個兒好好挑。

Advertisement

沒料到今日會下雨,桐兒想著也不急於一時,反正葉明軒還要在燕京城呆十日左右,改日尋個天氣好的去也不錯。誰知道向來好說話的姜梨今日非這麼固執。

姜梨繫好披風,在鏡前站住。

姜二小姐的模樣,生的不如薛芳菲出衆。但底子卻是不差的,清麗的過分,這些日子姜梨在姜家長養著,吃的比在青城山好了許多。那點憔悴和虛弱就全然不見,乍一看,水靈靈,俏生生的。

“姑娘真好看。”白雪站在一邊,真心的讚歎著,“像是從畫裡走出來似的。”

“就是就是,”桐兒點頭,“以前在青城山的時候,只能穿緇,顯不出咱們姑娘的貌。如今再看,燕京城,我瞧著誰都比不上咱們姑娘漂亮。這要是讓青城山的那些尼姑看了,保管認不出來。”

姜梨看著鏡子裡的自己,這張臉上是悉的神,五卻是這樣陌生。待到了薛昭面前,薛昭可還認得

父親……也認不出來了吧。

的心裡,涌出一陣傷,側頭不再去看那面鏡子,只道:“走吧。”

“好嘞。”桐兒推開門。

……

因著下雨,燕京城在外行走的人並不多。連街邊賣糖葫蘆的小販今日也沒見到幾個。姜梨和桐兒白雪只能在珠寶或是布鋪逛逛,平日裡挑著擔子來買小東西的小販今日大約都沒出門。

不過聽聞葉家三位兒子,孫子輩卻並不多,除了葉世傑意外,只有葉明軒還有一兒一。葉家老四則是如今還未婚,更勿用提子嗣。所以給小輩們買東西,倒不至於很難買。

不多時,姜梨也都挑到了各自要送的禮品。

回禮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,許多大戶人家的母親教養嫡,甚至要專門教導回禮一事。若是嫡日後嫁到家,夫君應酬往來,總會不得回禮。回的貴重了顯得鄭重,回的輕薄了顯得怠慢。實在很難。

Advertisement

不過跟著沈玉容方中狀元開始應酬時,姜梨就已經學會了如何回禮。在桐鄉薛懷遠兩袖清風,不會收人禮。在燕京城卻不然,有時候回禮不能太簡單,回貴重了沈母又要說道,就只得從自己嫁妝裡拿出一部分補。

想來如今沈玉容沒有這個困擾了,永寧公主不缺銀子,要回多貴重的禮品都不會到捉襟見肘的地步,自然也不必搭上自己的嫁妝了。

姜梨給三個舅舅兩個舅母,葉老夫人以及表姐表哥都準備了不同的東西。爲此還特意問葉明軒打聽了他們各自的格,買的東西自覺滿意。

待到了午後,便隨意在燕京城的一酒樓吃了點東西。見雨還沒有停,桐兒就道:“這雨一時半會兒看樣子也是停不下來,姑娘,吃過飯,咱們就回去吧。外頭也沒什麼好玩的。”

姜梨想了想,道:“不回去,我們去煙雨閣。”

“煙雨閣?”桐兒和白雪齊齊詫異,問,“那是什麼地方?”

“是白鷺灣附近的一樓閣,聽聞在那裡看雨景十分好看。回燕京城這麼久,我只聞其名,還從未去看過。今日的雨下的好,正好也能讓人一睹風采。擇日不如撞日,我們等下就去吧。”

白雪歷來聽姜梨的話,完全沒有異議。桐兒見狀也只得同意,不過看著姜梨道:“姑娘從哪裡聽來的煙雨閣的事?奴婢一次也沒聽過。”

“曾偶然聽見別人談論罷了。”姜梨淡淡道:“並不是出名的地方,所以鮮有人知道。不是有那麼一句話麼,最瑰麗的風景,往往藏在無人的角落。”

桐兒若有所思的點點頭。

姜梨喝著面前的茶,思緒飛得很遠。

Advertisement

那時候因爲壽辰一事小產,元氣大傷臥病在牀,得知薛昭的死訊,艱難的爬起來。但桐鄉離燕京太遠,無法拖著重病的子將薛昭的骨運回桐鄉。沈母也不會允許這麼做,被當做是沈家的恥辱,不可出門丟人現眼。便是給薛昭收,都是沈玉容的寬容。

沈玉容對道,煙雨閣風景優,人跡罕至,是個不錯的地方。若是薛昭埋骨於此,也是不錯。日後有機會,等好起來再讓薛昭回歸故鄉。

那時候正是焦頭爛額脆弱無依,對沈玉容激涕零。自己出了醜事,沈玉容還能念在過去的誼上替著想,實在是很好了。

但後來才知道,自己的事本就是沈玉容一手造。永寧公主勾結狗害死薛昭,沈玉容會不知道?他們就是殺人兇手,卻還要裝作一副的悲傷模樣,正是令人作嘔。

想到此,姜梨眉頭蹙,只覺得那煙雨閣再,也是出自沈玉容的主意,未必沒有永寧公主的心思。不願意薛昭死後還這二人擺佈,如今是沒辦法,但總有一日,越快越好,會帶著薛昭離開煙雨閣,離開燕京城。

姜梨放下茶杯,道:“我吃好了,我們走吧。”

桐兒和白雪覺到姜梨似乎有些鬱郁,對視一眼,皆是一頭霧水,只得跟著姜梨離開。

白鷺灣在燕京城城邊的一湖邊。早前前朝的時候有位文人住在那,養了一羣白鷺。後來文人去世,白鷺也飛走了,但白鷺灣這個名字卻被保留了下來。煙雨閣就坐落在白鷺灣不遠

薛昭的墳冢,就在煙雨閣後面的一顆桃樹下。

桐兒和白雪第一次來白鷺灣,但見湖水碧青青,煙雨閣一共六層,站在閣樓上往下看,整座樓閣都在霧濛濛的煙雨之中。湖水泛起細細的漣漪,水天相接,自

桐兒很激,道:“真好看啊。姑娘,這煙雨閣的煙雨真是很漂亮!”

姜梨笑道:“你們先坐一會兒,我去瞧瞧那棵桃樹。”

白雪連忙道:“奴婢也去。”

“不必了。”姜梨制止了,“這裡也沒人,我去看看,很快回來。無事的。”

不由分說,自己先離開了閣樓。

不遠,桃樹如昔日一般,安靜的站在原地。樹上的花朵早已謝了個乾乾淨淨,沒有桃花的點綴,大樹變得淒涼而蕭條。

樹下,一個小小的墳冢坐著。

姜梨打著傘,站在墳冢面前。

薛昭在來京城的路上被強盜所害,棄河中。當時的人都是那麼說的,所以看到薛昭最後一面的時候,薛昭早已面目全非。若非是薛昭上的胎記,姜梨簡直不敢相信那個意氣風發的年就是這麼一冰冷的

他死前遭過非人的折磨,上的刀痕讓姜梨現在想起來都心有餘悸。那時候沒有懷疑,直到死前,在知道一切都是拜永寧公主所賜。所以那些刀痕並非強盜所爲,而是永寧公主的人所爲。

本以爲找到了可以幫到自己,沒想到卻陷了另一個陷阱。姜梨難以想象,薛昭在最後一刻時候心的絕和悲憤。

而他死後,就只有這麼一無人的地方。下雨的時候,連個擋雨的地方都沒有。

姜梨把自己的傘輕輕放了下來,遮擋在了墳冢的上頭。彷彿這樣,就能爲薛昭擋去頭上的風雨。彷彿面前的墳冢,正是一個笑的快活的年。

閉上眼,心中默默唸道:“阿昭,姐姐來了。”

“阿昭,我是姐姐,你大約已經認不得我。我如今是姜家嫡出的小姐,姜元柏的兒。你一定也覺得很是不可思議,當初我也如此,只是現在想來,未必不是老天爺給我的另一次機會。”

“再過十來日,我會去襄一趟。我會想法子弄清楚父親是怎麼一回事,當初的事是我連累了你們。我知道害死你們的是誰,也知道該找誰報仇。沈玉容如今步步高昇,永寧公主背後又有王,我暫時奈何不得,不過並非無可奈何。”

“我將以姜二小姐的名義,想法子爲薛家訴說冤屈,揭開永寧公主和沈玉容的真面目,讓你們沉冤昭雪。”

“阿昭,”在心裡默默說道:“原諒我這麼長久纔來看你一次,你一定很責怪姐姐。但我的心裡沒有一天忘記薛家的仇,請你耐心等待,看著我一步一步替你們保持。”

“阿昭……對不起……”

心裡默默唸道,彷彿又能看到那個舞刀弄槍的年郎,側頭看著傻笑。也不知過了多久,姜梨才睜開眼睛。

雨勢似乎小了些,面前的墳冢還是安安靜靜的,不知從哪裡飛來一隻紅雀,蹲在枝頭,偏著頭看。羽上沾了不水珠,便猛地扇了扇翅膀,將翅膀上的水珠抖落個乾淨。又瞧見姜梨放在墳冢上頭的傘,登時俯衝下來,立在墳頭,藉著傘的遮擋,啁啾個不停。

姜梨微微一笑,低聲道:“你也聽到了吧。”

慢慢的往煙雨閣走去。

待回到煙雨閣,桐兒和白雪見淋溼的樣子嚇了一跳,桐兒道:“姑娘,你的傘呢?怎生裳都溼了?”

“看見一隻紅雀被雨打溼了,一時可憐,拿我的傘替遮了一下,就放在後面那棵桃樹下。”

桐兒聞言,道:“姑娘,我知道您是一片好心,可您可以跟奴婢們說,這裡還有別的傘,奴婢們拿過來就是了,何必淋溼了自己呢?著涼了可怎麼辦?”

姜梨歉意的笑道:“一時沒想那麼多。”

“姑娘什麼都好,”白雪小聲道:“就是心了些。”

?姜梨心中失笑。

或許吧,薛芳菲心,但現在的姜梨,心如鐵。

……

燕京城仙樓裡,陸璣正在與姬蘅說話。

不多時,姬蘅邊的文紀走了過來。

文紀的臉上顯出些遲疑的神:“大人……”

姬蘅瞥一眼他的神,道:“說。”

“是。”文紀立刻回道:“姜二小姐今日帶著兩個丫鬟出門,先在燕京城裡各商鋪買了些東西,用過飯後,去了白鷺灣的煙雨閣。”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