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每日小說 恐怖靈異 地師 二十九章 神虎噬女魃

《地師》 二十九章 神虎噬女魃

上部 江湖遊子 二十九章、神虎噬

“打鬼圖?墳墓裡面打什麼鬼呀,本來就是鬼待的地方。……我們快走吧,這裡好冷。”孩在男子懷中出半個腦袋聲說話。

男子安道:“不怕,有我呢!”裡雖這麼說,但腳下卻快速移,半摟著孩就似逃跑般從另一端鑽出了甬道。千年古墓包圍的昏暗中,遊方目送他們離去,莫名有些恍然,這裡曾是吳老先生付出心建造的地方,他甚至有些分不清自己來到此地,究竟是爲了逃劉黎的追蹤,還是在無意中追隨吳老的腳步?

既然躲進來了,遊方短時間就沒有打算出去,開始細細的觀察每一座大墓,這條墓道兩旁各有若干黑乎乎的“口”,鑽進去之後就是真正的古墓室。也許是出於文保護的需要,墓室中的燈比甬道里還要昏暗,而且是聲控的,有人走進去纔會亮起。

從一間一間的墓室緩緩走過,宛如穿行在歷史長河留的古老氣息中,墓室的構造與裝飾每一顯然都與古代的神話以及玄學信仰有關,可印證風水堪輿理論,難怪那些盜墓團伙都要請懂風水的掌眼先生。除了北京明十三陵已開放的定陵之外,遊方並未進過其他真正的古代大墓中,一時之間被吸引,就如一個鑑賞家見到了一件件藝珍品。

地的想一想,獨自一人置於這種環境,確實夠恐怖的!但遊方忘記了害怕,在回憶吳老課堂上講授的容,也在心中想象著吳老當年參與修建此地的景,一時凝神而忘我。但他來此的目的畢竟是爲了借氣掩護行跡,潛意識中就是想藏,所以一直沒有走出這條甬道,無意中最後的停留之,恰好在整個墓葬羣氣最重的地方。

Advertisement

他的面前是一幅壁畫,此畫繪製在一座西漢大墓的石門後上方,一般來說,這是整座大墓下葬封門之後,正對主葬位用來鎮守宅的圖案,它已有兩千多年曆史。

畫面正中有一怪異的剝皮羊頭,左邊淡淡的墨跡勾繪了一棵樹,樹幹與枝條向上彎曲展,樹葉呈褚紅,樹梢上方可見一隻懸空的黑鳥,樹枝上垂掛著一條布。樹下有一名赤子,長髮纏繞在樹幹上,被一隻雙翼猛虎按住頭部咬中左肩,右臂盡力上,作掙扎呼喊狀。

如此兇殘的畫面竟有著獻祭祈福的含義,在考古界被稱爲神虎噬魃,吳老送給遊方的《中國古代建築與葬制》課本中就有這幅畫。遊方在墓室中親眼見到它,第一覺是震撼,耳邊彷彿聽見那魃淒厲的呼喊聲,心神隨之盪,屏息靜立良久。

忽然間墓室裡的燈無聲無息的滅了,眼前一片黑暗——他太長時間不也不出聲,聲控應燈自行關閉了。就算遊方膽子再大,此刻也不由得一驚,從出神的狀態中清醒過來,使勁一跺腳,燈又亮了,這才到墓室中莫名散發著一不在的森氣息。

回過神來的遊方想起自己的來意,藉此地的氣淹沒那柄劍上的氣息,哪怕劉黎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再追蹤到他的行跡。氣這種東西看不見不著,普通人雖有莫名的覺但並沒有明確而清晰的應,只有運用靈覺才能直觀的會到此地氣究竟如何?

一念及此,遊方收攝心神發靈覺,去應揹包中的那柄劍以及周圍的氣。這一試,麻煩可就大了!

奇異的靈覺應到揹包中的那柄古劍,耳中立即傳來子的哭嘯之聲,無比淒厲與尖銳,直接鑽腦海深。它不僅發自後的那柄劍,也與壁畫中那發出的哀號聲相應和。剛纔只是在觀中“彷彿”聽見,而此刻是真真切切聽到了壁畫中發生的淒厲之音,甚至分不清其來源是面前的畫還是後的劍。

Advertisement

與此同時,整個心被一片瀰漫的森氣息浸,就似流脈在寒氣中凝滯。遊方震駭之下暗道不好,這裡的氣太過濃郁,而那柄劍就像一種中介,竟然將環境中氣的應引導遊方的靈覺,他好似被一片汪洋吞沒的小舟。

遊方同時犯了好幾個錯誤:首先那柄劍上不僅有氣還有煞氣,如果僅僅是氣濃郁,靈覺不可忍及時收回也就罷了,況輕重相應的損耗神氣而已。而煞氣與氣不同,它有主的攻擊,一旦靈被擾便能反侵神魂,所以這種東西既能辟邪但也有忌諱。在火車上藉助旺盛的氣與生氣,遊方還能鎮得住,但在眼下的環境中可搞不定,而且他還不知道怎樣去控制與運用它。

其次他因爲初次掌握靈覺而好奇,不自覺的嘗試運用,卻忽略了環境的極端變化。他是在很短的時間,正午時分,剛剛從人氣躁的火車上趕到了地下深的古墓羣中。心對環境的變化有著自然的反應,一旦展開靈覺,就像一塊燒得通紅的鐵投到一片冰冷的水中。引用金屬工藝學的語,這個過程類似於“淬火”,鋼材淬火不慎容易變形開裂,而靈覺如此淬鍊,一不小心也會傷了元神。

這些道理難道遊方不懂嗎,非也,作爲一個風水行他完全明白,假如事後回想,也能分析的清清楚楚。但他對靈覺運用毫無經驗,有些況很難事先意識到。犯類似的錯誤遊方已經是第二次,第一次是在滄州鐵獅子面前,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切經歷、驗過,同時又沒有懷著足夠的敬畏之心謹於行止。

《易經》中有一句爻辭佔的極爲切: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,無咎。”可以視作針對遊方如今狀況的一種斷語與勸誡。(注:此斷句向來有分歧,也經常斷作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無咎。”或者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,厲,無咎。”還有一種很見不太被認可的斷法“君子終日乾乾夕惕,若厲無咎。”我倒認爲這最後一種見的斷句也有道理,總之是乾乾惕厲之意。)

Advertisement

意識到煞氣引氣反侵神魂,遊方的反應也很快,隨即發小雷音咒,腦海中誦經之聲迴響如滾滾雷音隨靈覺延而開,企圖鎮散驅離氣與煞氣。如此一來,他又犯了今天最嚴重的一個錯誤!

劉黎教他的誦文偈語是“若分別憶想,即是魔羅網。不不分別,是則爲法印。”誦出這段小雷音咒主要的作用是守護心神不魔境所擾,同時修復元神之傷,也就是說心法的要義是明而不是外鎮邪魔。遊方在火車上能鎮住那把劍的煞氣是利用了環境,但此刻的環境變了,他不可能運用小雷音咒去驅散這麼濃厚的氣,就算劉黎親自來了也夠嗆。

誦經聲在腦海中迴響如滾滾雷音,心法稍有差錯,第一念不是守靈臺,而是將這滾滾雷音隨著靈覺延而開企圖震散氣。霎那間攪的地氣翻騰,遊方真的就像一條丟進油鍋裡的魚,以他爲中心,整個古墓羣中的應全部匯靈覺之中。

只聽啪啪啪幾聲,這座大墓中的應燈全滅了,不是自然關閉,而是突然壞了,墓室中陷一片黑暗。就在同一瞬間,遊方周圍黑暗的墓室消失了,他置於一個奇怪的地方,面前有一棵樹,枝椏虯結朝天展如一隻只怪異的手臂,紅的樹葉如凝固的跳火焰。

樹梢上有一隻鳥,羽既像烏又像八哥,形細長遊方從未見過,保持一種飛掠的姿勢靜靜的懸在天空。半空中還懸浮著一隻碩大的羊頭,長而多節的雙角彎曲回捲到耳後,面部的皮被剝去了,出森森的白骨與兩個碩大的鼻孔。

樹枝上垂掛著一條紅的長綢,似是一件子的,保持著隨風飄的形狀。再看樹下,匐著一位全子,長長的黑髮如一匹緞纏繞在樹幹上,掙扎著擡起上舉起右手做掙扎呼喊狀。有一隻張開雙翼似虎非虎的猛,擡起一隻前爪按在子的頭頂,低頭咬住的左肩。

這片天地間的一切都是靜止的,沒有風也沒有任何聲音,眼前所有的東西都像一座座雕塑,卻充滿栩栩如生,彷彿世界的時間被凝固了,唯一能夠活的,就是進這個世界的遊方。

周圍的景突然變這樣,那刺耳的厲嘯聲也隨之消失,遊方也變得有些不清醒,恍然間下意識的反應就要舉步上前,將那子從猛的爪牙下救出來。但他卻沒有真的,彈指間就恢復了清明,意識到自己遇見什麼況了。——以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方式,臨其境進了眼前的壁畫中。

周圍的場景不就是壁畫所描繪的容嗎?意境完全一致但景又有不同,壁畫早已斑駁模糊,繪製的筆法也非常糙,可是眼前的世界卻是鮮活的。就說那名子吧,晦暗的壁畫中本看不清面目與姿,但此刻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。

更奇異的是,遊方竟然“認識”,就是大前天夜裡的夢中,在滄州荷花池出現的詭異子。魔幻之境中又見到了,與當日夢境不同,此刻的上沒有了白紗,赤軀如極品羊脂玉雕,前那一對隆起的弧度尖端並不深豔刺眼,而是呈,恰似水墨丹青畫中淡筆點出的餘韻。

臉上的表既有在猛爪牙下掙扎的痛楚,又流出企圖掙獲救的強烈,上儘量擡起,雪白的右臂是如此力的舉向天空。赤與兇殘的神,構一幕極視覺衝擊力與刺激的畫面。在這片怪異的幻像天地中,它能激起心中最原始慾,相應的卻難有半點衝

遊方的元神本就有傷,卻偏偏運用靈覺“挑逗”如此濃厚的氣,這次不僅僅是被魔境幻象所擾,而是元神直接被奇異的魔境侵了,就似神魂被攝到另一個世界中。反應過來之後,遊方也意識到自己犯了怎樣的錯誤,立刻閉上眼睛,默誦小雷音咒守心神,不再理會周圍的一切,也不再用靈覺去應任何事

這對於此刻的遊方來說是唯一正確的選擇,但他隨即就知道了魔境的厲害,此是整片墓葬羣氣匯聚之地,一旦被那把劍的煞氣引不是他所能抵擋的。無論他閉眼睜眼,況都是一樣,眼前的場景始終清晰的出現,因爲這不是五所見而是元神所見。而且無論他如何默誦經文,都無法發小雷音咒,腦海中寂靜無聲並沒有滾滾回音響起。

錯誤的況、錯誤的環境下妄靈覺,遊方了魔境,一時無法破境而出,只能保持心神清醒不墮其中。假如墓室的燈很明亮,旁邊有人看著遊方的話,會發現他一的出神凝那幅壁畫,但瞳孔放大似乎在眺很遠的地方,全孔都有細汗發散,甚至形了一層微微的蒸汽。

假如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,結果又會怎樣?只要遊方心神不失就不會送命也不會發瘋,但到最後會因爲力與力消耗太大而昏厥倒地,醒來後大病一場。據說曾有人在神的遠古蹟中有過類似的經歷,醒來後卻不知怎樣解釋,只能附會種種神話傳說。

如果遊方始終沒有辦法掙,以他的力和力,就這麼站兩天兩夜沒有問題,但別忘了這裡是博館而不是荒山中的古墳。不知過了多長時間,他眼前的幻境突然起了變化,虎爪下的子手臂一揮,化爲一道劍他背後的揹包裡,那隻雙翼猛虎突然擡起了頭,很怪異的發出一個大姑娘的聲音:“哎呀,這裡有個人,嚇了我一跳。”

半空中懸浮的羊頭竟然也開口說話了,聽語氣是位年長的婦人,還是典型的北京口音:“這丫頭,一驚一乍的,虧你還是個警察?……有別人蔘觀怎麼了,嗯,這裡的燈壞了,難怪呢!……你看,把人家倒嚇了一跳。”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