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每日小說 恐怖靈異 地師 三十二章 剎那千年

《地師》 三十二章 剎那千年

三十二章、剎那千年

三十二章、剎那千年

劉黎說小包中有兩本籍,一本講如何鍛鍊靈覺,另一本講如何養劍練劍。老頭知道遊方有那樣一柄劍,如果沒有猜錯的話,關於養劍練劍的籍中肯定有介紹如何重新開再見天日的辦法,否則那把劍永遠沒法取出來。狂狐似乎知道該怎麼辦,但卻沒有說出來,只能寄希於“一代地師”劉黎的指點了。

遊方最興趣的一件事,就是如何能讓那柄劍克服考古學中神的“時間沙”現象,重見天日獲得“自由”。因爲在古墓裡進的壁畫魔境對他的震撼太大了,有意無意中已經把那柄劍與幻境所見猛爪牙下掙扎的子聯繫在一起。

神奇的猛那鋒利的爪牙,是否就象徵著那時刻準備吞噬古劍的時間沙呢?而時間如凝固般的魔境,是否就象徵著那柄劍被封在木匣中難得解呢?元神所見的魔境,看上去荒誕離奇,但並不是毫無意義的出現,必然與一個人的見知與心所思所想有著微妙的聯繫。

那柄古劍在遊方眼中已不單純是一件冷冰冰的煞刃或古董,而有了非常化的聯想,心深賦予了它一種形象,彷彿已備某種擁有生命力的靈。他要做的事不僅僅是在修復一件古董,覺上也像在挽救一個生命。但他卻沒有著急,打算徹底治好元神之傷,心達到一個完的巔峰狀態,選擇最佳的時機與環境,再去那兩本籍。此刻的遊方行事要謹慎多了,人都是在教訓中長起來的。

離京前已經提前了半年的房租,他租住的地方與離開時並沒有什麼兩樣,只是屋子裡積了一層灰塵,但回來的遊方無形中卻改變了很多。將屋子收拾乾淨,牀單被套都清洗一遍,接下來的日子一心一意調養元神之傷。

Advertisement

有道是會者不難,遊方元神之傷看似麻煩,其實他的靈覺“修爲”還淺的很,自己惹出來的傷勢也重不到哪裡去。早上到玉淵潭公園練拳,中午與夜間修習小雷音咒,不同的地氣環境中魔境擾的不同。

定境中擾心神的魔幻之境變了,不再是四面風的田野,而是壁畫異變的那一片凝固天地。真是想什麼就來什麼,遊方現在想的就是如何“解救”那把劍,殺人放火的心魔早已淡去,元神所的新傷是在古墓中留下的烙印。從寂靜無聲,到漸漸能夠重新發滾滾雷音,遊方用了將近十天的時間,治好了自己的元神之傷。

復原之後的覺真好,比未傷之前更加神飽滿、知覺敏銳,而且還多了一種說不出的。原先修練家拳有,只是覺得本人的心充滿了活力,有了這一段奇異的經歷之後,彷彿周圍的環境也備了以前從未察覺到的靈,在奇特的應間變得生起來。

比如在屋中打坐時,可以通過“靈覺”應到房間裡很多東西的存在,不需要用眼睛去看、手去,很難形容出這種狀態,總之自然就能覺到。另一方面,他的家功夫也突破了一層境界,徹底突破了“勁隨意走,運轉由心”的階段,及到“有必應,隨而發”的門檻,勁功力上的增長並非很誇張,但境界上的突破是他始料未及的。

家功夫練到這個境界,面臨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,很多人再怎麼練也就這樣了,無非是繼續打熬筋骨積累經驗,到了之軀相對的極限,終其一生無法更進一步,所以說拳怕壯,武功不是越老越厲害。至於更上乘的境界,已不能單純以武技來概括,不僅需要傳的功法,還要看悟與機緣,不是師父想教,徒弟就能學會的。

Advertisement

遊方的家功夫是和三舅公學的,而三舅公本人一生習武也就勉強達到“有必應,隨而發”的門檻。遊方曾追問其究竟,三舅公的回答卻很玄妙,最深刻的會不在於格擊技巧,而是人自的變化,更恰當的說是對這個世界的覺不同,總之不太好形容。遊方當初聽的似懂非懂,如今終於有了一點切會,確實不好形容。

想要邁過“有必應,隨而發”的門檻,真正達到運用自如的境界,有各種傳功法,在公開的拳經劍譜中幾乎都見不到。原因不僅僅是因爲藏私,其中很多容在外人看起來神奇的接近於荒誕,講述的功法幾乎不可思議,確實不適合公開流傳,否則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誤會。而且境界不到不可習練,有人似是而非的模仿容易出事,有可能會給公開傳授者帶來種種非議與麻煩。

劉黎留下的那本養劍煉劍的籍,可能會講授這些容吧?——遊方是這麼猜測的,同時也有一種期待。

元神之傷已愈,家功夫更進一層,遊方終於要打開“籍”了,如今他行事小心了許多,再也不敢大意。劉黎說這兩本籍要在夜間點著油燈看,而且只能看一次,難道做了什麼手腳,比如用某種特殊的墨水書寫,見之後字跡就會漸漸褪去?遊方猜測了種種可能,還是按那老頭說的做吧,這一次他做了充分的準備。

油燈好湊合,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個碗裝點拉油,但遊方特意去潘家園淘了一盞民國時期的青瓷油燈,又去了市郊的農貿市場一趟,買來過去點燈用的菜籽油,之所以沒用豆油是因爲煙太大,還買到了納鞋底用的棉線當燈芯。當然了,他也不是一點別的心思都沒,連數碼相機都準備好了,有備無患嘛,假如書上的字跡真會消失,及時拍下來總可以吧?

Advertisement

老手段拼不過新科技,有些江湖舊把戲在現代社會很好對付,只要有心準備總能想到取巧破解的辦法,畢竟時代在進步。

一切準備就緒,恰好是在他回到北京的十天後,2010年8月24日,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,民間俗稱鬼節。這一天遊方除了喝茶漱口沒吃東西,中午洗了一個澡換了乾淨輕服,等到晚上快11點的時候,關了屋子裡所有的燈與家電的電源,將窗戶開了一條小並拉上窗簾,焚香淨手點燃油燈

一切都按照風水玄學的講究來,劉黎說的“不能白天看,只能晚上點著油燈看”,不就是要求環境中的夜氣濃氣弱,氣鬱漫而平和嗎?將窗戶打開一條小引夜氣相通,又不至於在室風,爲什麼在六樓還要拉上窗簾呢?風水局起居篇中有一句老話“遊魂免窺心神定,挑燈夜讀應垂簾”,遊方既然懂行,就儘量做到最好。

做完這一切,調息凝神進一種似定而非定的專注狀態,行功養氣收攝心神,時辰進子時之後,遊方這才手打開了桌上的黃綢小包。

兩本書並不是包在一起的,劉黎先用黃綢將其中一本捲了一圈,再繞過來包住另一本,因此打開之後首先只看見外面那本書。薄薄的一冊只有二十來頁,很常見的普通稿紙,以棉線邊裝訂。書中用筆寫的小楷,字當然比普通的鉛印大多了,算下來整本“籍”也不超過五千字。

此書應是劉黎親筆書寫,俗話說文如其人,但遊方卻到有點意外,劉黎給他留下的印象是神神叨叨老不正經,然而書法卻端正嚴謹,甚至帶著剛厲肅殺的筆意,也能看出是習武之人所寫,落筆時腕力的控制十分圓轉自如。

打開第一頁,遊方的心神就完全被其中的容吸引了,一頁一頁不不慢很從容的往後翻,速度控制的相當好。這本書確實只能看一遍,因爲打開之後,它就以一種眼可見的速度迅速的腐朽,就似一片片樹葉以飛快的速度穿過秋天枯萎,越過冬天凋殘,到達來年化爲春泥。

前面的書頁最先打開,朽化的速度也最快,等看完最後一頁,遊方已經不必把書合上,過了不一會兒,整本書已經化爲一堆枯黃髮黑的碎末,在桌子上發出一陳腐的氣息。遊方暗道一聲僥倖,劉黎的手段果然很絕,幸虧自己做了充足的準備才能從容的把這本籍看完,假如隨隨便便的打開,恐怕連翻都翻不到最後,拿數碼相機拍照都來不及。

眼前的景象,非常類似考古發掘者所遇到的最爲極端的“時間沙”現象,在封存的古墓中取出的東西,當時完好無損,但很快就腐朽損壞了,就似彈指間突然閃過了千年。但劉黎寫的這兩本籍絕對是嶄新的,不可能是什麼古,他是怎麼辦到的呢?

遊方打開黃綢時靈覺也有自然的應,這本書中滲了濃郁的氣,甚至比他揹包裡那把劍的氣還要重,所不同的是此氣浮移而不凝鍊,打開之後發散的非常快。難道這就是考古學者們理解與克服的“時間沙”現象的原理嗎?

吳老曾經專門與遊方探討過這種現象,按照學界一般的觀點,古代品得以完好的保存,主要是因爲環境中有穩定的溫度和溼度、沒有照輻、缺氧或隔絕空氣。但不論是科學還是迷信,有一種現象無法迴避,這些東西一旦重見天日,它們在埋藏中被抹去的歲月痕跡會迅速呈現。

最流行的解釋是快速氧化,但僅僅從避免氧化的角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。比如在古代以五穀祭祀很流行,不古墓中曾發現保存完好的古代糧食,剛出土時新鮮的簡直可以拿去做飯,但幾分鐘就會化爲焦炭狀的末。如果把它們放充滿惰的封閉容,氧化的速度可能會延緩,但時間沙現象同樣存在。這些糧食會在容自然水、纖維化、分解碎裂、最後仍然保存不了原貌。

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會這樣,機緣巧合的況下,有些珍貴的文也能完整的保存下來,可是很難解釋這種機緣,不同的況難以重複,不同材質的也不一樣。遊方則向吳老解釋了材質方面的原因,並不以現代化學理論,而是傳統風水玄學中的五行理論。

五行屬木的,本就是秉生氣所形,被氣封存,一旦重見天日再被氣一衝,生氣迅速流失,腐朽的速度也最快。陝西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一支唐代檀香木柄雙耳六環錫杖,就發生了這種狀況,手柄部分沒有保存下來。

至於五行屬金的氣封存之後,況類似,被外界環境中的氣所衝,它們也會快速的腐朽,就像彈指間走完了整個埋藏的時間,據材質的不同損毀的況也不同,但大多比五行屬木的緩和的多,例如黃金的化學質很穩定,哪怕千年也不變,所以就算經歷了這個過程也能完好的保存。

至於五行屬土的最特別,它們不怕被氣衝,但是在氣封存的環境中卻有一種奇異的“退火”現象。最典型的是陶,有經驗的考古工作者都知道,打開一個暗的古墓發現裡面有陶,比如說唐三彩,不能在第一時間直接用手拿起來,因爲當時的可能很,甚至一就碎了。

吳老就到過這種現象,有一次進墓室發掘現場,旁邊的考古隊員手去一個陶俑,結果手指直接捅進了陶俑,的就像沒有燒製的溼泥一般。假如見這種況,說明這間墓室封存的況非常好,時間也相當久遠了。

理“退火”的辦法就是儘量不要去,等待墓室中空氣流通,外界氣逐漸滲,陶會重新變,這在冊門的作“回火還”。有的盜墓賊不懂這些,因此在盜墓過程中無意間損毀了很多珍貴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