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 每日小說 軍事歷史 秦吏 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

《秦吏》 第978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

“此事定要保,封鎖消息,不得讓麾下士卒知曉!”

一月底,界休(山西介休縣)趙軍大營,李左車如此吩咐親信的兩位司馬,待其退下后,只覺得頭疼不已。

“這陳勝,真是該死!”

他收攏河東魏國敗兵,好歹在太原穩住了局勢,與韓信形對峙,但在這存亡旦夕的關鍵時刻,作為太原后方的恒山郡居然掉鏈子了。

李左車剛剛接到消息,恒山尉陳勝忽然發兵變,控制了郡治東垣在的大多數縣邑,郡守陳馀逃到苦陘,發當地妻家大族以私兵之……

這對本就大敵臨門的趙國而言,是致命的打擊。

恒山郡便是后世河北石家莊一帶,此郡控太行之險,絕河北之要,西顧則太原搖,北出則范震懾。地控燕薊,路通河,更有井陘之險,是太原通往太行以東最便利,也是唯一直接的通道,若麾下兵卒知曉,定會導致軍心搖。

但他們能瞞多久?數日?半月?一旦韓信的游騎間諜偵查到這個消息,局勢勢必發生變化。

趙國坐擁六郡,可征兵近十萬,而一半就在李左車手中,他傳承了家族的兵書,知道太原郡倒是好守,敵人想攻,無非通過三條路:

一是從上郡渡河,近來大量秦軍游騎就是從那邊零星潛的,但大隊人馬的話,必經渡口,所以李左車在離石要塞(山西離石縣)放了一萬人。

第二條路,則是界休以南的冠爵津,又名雀鼠谷(靈石峽),意為峽谷窄得連雀鼠都很難通過。李左車曾翻到祖父李牧描述這里:“東西兩山對峙,南北一水中流,數十里間,道險隘水,左右悉結,偏梁閣道,累石就路,縈帶巖側,或去水一丈,或高五六尺,上戴山阜,下臨絕澗,蓋通古之津隘矣,亦在今之地險也。”

Advertisement

東西兩山是指霍太山與呂梁山,南北一水則是汾河,形崎嶇陡仄、輾轉盤回、山崖壁立、流水湍急的形勢,實乃南北天險也。

于是李左車親將三萬人守于界休,堵住隘口,韓信取太原,敢從鼠雀谷北上的話,那拉得長長的隊伍一頭,就會遭到趙軍的迎頭痛擊!

還有第三條路:從上黨郡經屯留、銅鞮至祁再到魏榆,達晉城,但秦軍若想走此路,前提是消滅上黨的趙、魏聯軍四萬人,攻占此郡。但那兒地勢不比一馬平川的河東,易守難攻,魏相張耳已號召上黨人死戰,邯鄲、巨鹿之兵澤一腦通過太行陘、白陘至上黨,在當地設防。

對韓信究竟會打哪里,趙軍將尉有爭議,有人覺得韓信頗有三管齊下的打算,一軍在上郡持續渡河擾,一軍駐霍邑,對鼠雀谷虎視眈眈,一軍則在攻打上黨,想突破那兒。

“韓信此子,好用疑兵障眼之。”

這是李左車對韓信的評價,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,和強渡河東兩場戰爭看,聲東擊西是其長項,開戰前耍一套令人目眩的作,讓你分兵防備,而真正的殺招,則藏在其中。

“凡先戰地而待敵者佚,后戰地而趨戰者勞,故善戰者,致人而不致于人,能使敵人自至者,利之也。”

這是他祖父打贏宜安之戰,斬不可一世的秦將桓齮的獲勝竅門。

“恒山之變是瞞不住的,與其待敵察覺后制我,不如以此敵。”

良久后,李左車做出了決斷,這是迫不得已,本來他們是可以打持久戰的,但恒山郡的變故,卻打破了平衡,趙軍必須速戰速決,否則太行東西形勢都將崩潰。

“令離石守軍向晉撤退,界休大軍也做出向北移營之勢!”

Advertisement

他要主給韓信創造戰機,一個輕松攻占鼠雀谷,奪取太原的香餌……

……

二月初時,太原趙軍的撤離確實引起了秦軍的注意,駐扎在霍邑(山西霍縣)的秦軍顯著增多,最初是小部隊出谷試探,確認趙軍已離開界休后,才是大軍拔營,徐徐穿越狹長的谷道,前鋒秦軍抵達峽谷北口,安營扎寨,保衛后續部隊的到來。

但讓他們沒想到的是,趙軍卻忽然殺了個回馬槍!

以寡敵眾夏,秦軍前鋒未能抵擋,一即潰,向谷中撤退而去,而趙軍則追不止,追擊秦軍進雀鼠谷,他們一日8戰,皆破之,俘斬雖不多,但卻大漲士氣,前鋒越打越順手,繼續向南追去。

趙人皆喜,唯獨李左車卻覺得不對勁,太順利了,秦軍這退得飛快,倒像是詐敗。

果不其然,趙軍前鋒剛追到谷外,就遭到了秦軍的迎頭痛擊,原來秦軍利用谷口遮蔽,只派了前鋒谷,大隊人馬依然等在南口,以逸待勞。

這下到趙軍節節敗退了,他們倉皇而退,秦軍的步卒則在后方步步

趙軍已深谷口太多,前后十余里相繼,若發生潰敗,后果不堪設想,這場仗,他們必須贏下來。

“能勝!”

李左車為屬下們打氣:“數十年前,五國皆畏秦如虎,屢戰屢敗,唯趙與秦陣戰,互有勝負!”

“邯鄲之圍,絕境逢生,吾大父李牧的宜安之戰、番吾之戰,都曾大挫秦軍,還有趙奢將軍的閼與之戰……”

連廉頗都覺得不可救的仗,趙奢卻依然覺得有希,最終力敗強敵,震驚天下。

秦滅六國,韓魏齊燕都是如秋風掃落葉,沒經歷什麼困難,唯獨趙楚,一北一南,給秦軍制造了大麻煩。

Advertisement

而趙人比楚人更憋屈,更不服,不只是長平四十萬人的海深仇,讓幾乎每個趙人都同秦有家仇,更因趙國并非亡于戰敗,而是在贏得戰役后,被后朝堂的刀子暗算了!

而今日,不服輸的趙人,在李左車指揮下,喊出了和閼與之戰一樣的口號:

“狹路相逢。”

“勇者勝!”

趙人呼喊著,持戈反擊,形勢沒有簡單地倒向他們,雙方戰了勢均力敵,至夜方休。

之后幾天里,秦軍好似吃秤砣鐵了心,不斷試圖北越鼠雀谷,而李左車則帶著主力與其周旋,寸步不讓,峽谷中每日都有鋒出現,但都是小規模的,雙方都吃過虧,都不敢貿然進攻。

直到二月中旬時,李左車仔細琢磨,才察覺出不對。

“中計了!”

“對面的主將,絕不是韓信。”

“與吾等相持良久的,亦不是秦軍主力!”

……

靠著山谷遮蔽,雙方都不能知對方兵容全貌,但秦軍靠著從離石渡過去的游騎偵查,至知道趙軍主力是在此的,但秦軍……

鼠雀谷南口,都尉吳廣倒是很高興:“韓侯真妙計也,要是李左車知道,與他四萬趙軍隔著鼠雀谷打得難解難分的,居然只有董君與我帶著的兩萬人,豈不是要活活氣死?”

人數雖,但他們一點不怕,鼠雀谷對南北雙方來說都是天險,不管哪一方,即便有兵力優勢,但要強行穿過峽谷,第一時間投的兵力都必然于對方,即便拼命向前推進,這數十里峽谷,就足夠雙方打上半個月了,而那,更是秦軍希看到的……

更何況,后就是河東源源不斷的支援,已經在離石站穩腳跟的灌嬰部,也與他們互為犄角。

董翳則覺得有些憋屈:“西河軍可不想打這種仗。”

他們屠了兩萬魏卒,仍意猶未盡,但說來可能不信,盡管趙人與秦人確實有海深仇,但在李左車約束下,趙軍占領的西河城池,雖有搶掠殺人等暴行,反而未遭大規模屠戮。

吳廣不得寬董翳:“待李左車察覺,韓侯已將大軍擊破上黨趙魏聯軍,走屯留、銅鞮繞到他背后,全殲趙軍主力了!”

再之后,便能與恒山郡的故友陳勝取得聯絡……

原來,韓信在得知太原趙軍“撤退”時,已看穿這是詭計。

但既然李左車出于恒山之變,急于決戰,那韓信便將計就計,用偏師在鼠雀谷拖住太原趙軍,他則速攻上黨,取得勝利后北上,與董翳、吳廣部對李左車形包抄,一戰定太行以西。

這就是韓信的目標,也是黑夫給他配備的“北戰區參謀部”的眾策之見。

但這種“一戰定乾坤”的樂觀態度,三天后便宣告破滅。

秦軍從谷中發擾依然頻繁,但趙軍最初還反擊劇烈,但越往后,就越是無力,直到二月中旬,秦軍前鋒都快走到谷口了,依然沒遇到一個趙卒,昔日在谷中的壁壘也空空如也。

當他們抵達峽谷北口時,才遇上了灌嬰部的游騎,告知了偵查到的最新結果。

“李左車,退兵了!”

……

“醒悟得還不晚,但縱李左車退兵,也只能保全他自己,保不住上黨了。”

二月下旬,得知李左車從鼠雀谷全而退的消息時,韓信正站在上黨郡一座關隘之上,這兒是長治盆地的口,也是支援上黨的趙軍偏師守備之,如今已被他占領。

而關隘下的狹長河谷,以及谷中那兩道古舊的壁壘,則了關押俘虜的囚籠。

這是一場漂亮的圍殲戰,足以被載史冊。

四萬趙人、魏人或蹲或站,在一起,被韓信得到黑夫數次增員后,多達六萬的秦軍看著,他們抬著頭,不甘而又驚懼地等候勝利者發落……

韓信也知道,他們為何恐懼。

這河谷中,散落著數不清的箭簇和斷戟,當地人撿了幾十年都撿不完,而若是扛著鋤頭往下刨上幾尺,或能挖出累累白骨來!

韓信知道,這是一位兵家前輩,五十多年前打的結,名為“長平”的死結!

秦與趙的國運,在此徹底分岔!

真如同宿命一般,韓信不由嗟嘆道:

“武安君當年面對比這多上十倍的趙國降兵,他在想什麼?”

……

PS:第二章在晚上。

猜你喜歡

分享

複製如下連結,分享給好友、附近的人、Facebook的朋友吧!
複製鏈接

問題反饋

反饋類型
正在閱讀: